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都市小说 > 最强救世主 > 章节目录(1/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00764/

006 历史争议(1/2)

第六章历史争议

自己混吃混喝,卖弄风骚也差不多,是时候离开了。看着众人都在议论自己的诗句,萧森瀚将苏东坡的墨宝贴身放好,借故离开酒楼,来到一个无人角落。

“系统,我可以穿越回去吗?”

萧森瀚耳边传来电子合成声:“宿主任务已经完成,马上开始穿越!”

萧森瀚站在原地闭上眼睛等待系统穿越,耳边传来酒楼学子们的咆哮声:“刚才那位小兄弟怎么消失不见了?”

萧森瀚瞬间感觉到自己身体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中,等待再一次睁开眼睛,映入眼前一切变了样。

看着客厅墙壁上挂着钟表的指针显示九点整。萧森瀚记得穿越之前刻意看了时间是八点整,看来系统所谓的穿越中一天差不多就是现实中1个小时,并没有骗自己。

萧森瀚又一次出现耳鸣,有一种想吐的**,问道:“系统,难道这穿越后遗症一直都会出现吗?”

“宿主你不需要担心,多穿越几次你就习惯了!身体一旦熟悉这种感觉,后遗症自然就会消失。”

“我草!”萧森瀚直接跑到厕所吐了起来,内心无比的诅咒着这万恶的系统。

“由于宿主完成任务,系统自动开始扫描宿主身体。”

宿主:萧森瀚(地球人)

年龄:25

性别:男

精神波动:e级

救世主积分:1

道具:1

技能:无

天赋:语言学习

“系统扫描完毕。宿主完成救世主新手任务之一,自动获取救世主积分1,系统奖励道具一个。”

萧森瀚立刻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顿时尖叫道:“系统我的墨宝怎么消失了?”

“宿主由于你救世主权限过低,不可携带任何物品。”

“晕死!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我这陪吃陪喝还差点陪睡,我这是为了什么?”

系统嘟嘟两声:“宿主这是你的原因,系统无法理解你的行为。”

萧森瀚欲哭无泪,本以为能将苏轼送给自己的墨宝带回来,这样就能缓解现实中的经济危机,也为自己找到生财之路。

萧森瀚深知文物的价值,这次协助省局调查文物,他专门恶补文物方面的知识,虽算不上职业收藏者,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人士,至少萧森瀚第一眼就能看出这东西到底是文物还是现代仿制品。

这次协助省局破获的文物案子,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文物运输,却在其中发现一篇苏轼的楷书真迹,这案子瞬间就变成重点的文物案,而且是价值千万的文物走私,其中苏轼这篇楷书真迹市场保守估价就是千万左右,而且是有市无价。

萧森瀚打开客厅电视,新闻频道弹出一个重磅消息:“今日凌晨时分,天府之城的考古学家出土一篇苏东坡作品。震惊考古界是这篇作品保持是如此完整,没有受到任何岁月的侵蚀。立即邀请文学界的泰山北斗级专家前来鉴定是否为苏东坡真迹。”

“随后书法界的专家共同商议确定这就是苏东坡的真迹。消息一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纷纷发表言论抗议,抗议这绝对是后人抄袭之作。书法界们与历史文学界在网上开始无与伦比的口水战。本台接下来会详细访问各界学者,听听他们的看法!”

历史学家张某:“苏轼这篇《蝶恋花·春景》创作背景他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离定南行路途触景而发。当时的苏轼罢定州任谪知英州启程南下时的寄托之作,根据薛瑞生本、邹同庆、王宗堂本均据《冷斋夜话》所载王朝云在惠州贬所曾唱此词及苏轼惠州时期的诗文里惯用此词中出现的“天涯”一词而系于绍圣二年(1095)春,作于惠州。陈迩冬《苏轼词选》也怀疑这首词是“谪岭南时期的作品”。”

文学家王某补充道:“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也就是我们苏轼19岁之前根本没有离开,与这篇历史时间、创作地点严重不符合,我们严重怀疑是后人抄袭作品?”

书法界顿时反驳道:“”我们根据各大图书馆收藏,博物馆至今残存的真迹,还有苏轼作品私人藏品来判断,此作品绝对是苏轼真迹。考古界的朋友根据纸张的年代推断,此作品创作时间就是苏轼进京应试之前,创作地点就是。”

考古界随后发表言论支持书法界。最后全国苏轼文学研究协会发布公告:“由于历史文献与现实不符合,我们有待考古界最新的进展,此事暂时定义为历史争议事件。”

此消息出来,节目为了提升吸引力,随后截取了网友的讨论的热门话题。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草。居然是我们东坡大才子二十岁的怀春之作!”

“我坚决支持书法界和考古界,咱们也要根据现实情况出发,一个二十岁的男人好奇女人也很正常。”

“哎!出生了几十年,今天才算明白这诗居然是这样的意境下写出来……”

“我的语文老师们,你们害了我一辈子的幸福!难怪哥当年抄袭这首诗去表白,现在终于明白为何失败。不是我不是懂,而是她被误导了……”

由于舆论压力,教育界纷纷讨论这首诗,到底应该如何定义?最后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反而被众人接受为一首表白的情诗。

萧森瀚看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006 历史争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