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明朝小官人 > 章节目录(2/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26288/

一百一十二(2/2)

一震,绣花针差点戳破指尖:“来的是谁?“

李绮节站起来,走到窗边,透过支起的纱屉子往外看,“好像是老董叔和董婆子。“

老董叔和董娘子是依附杨家过活的一对老仆,往年杨往李家送节礼,都是这对老夫妇上门。据说老董叔也是李家的远亲,因为得罪了县里的大户,怕担干系,宁愿卖身给杨举人当奴仆,以求庇护。

院里的桂花树刚好挡住了李绮节的部分视线,她踮起脚跟看了半天,发现老董叔身后堆了一地的东西,几乎快码得一人高了。先是一担雕花提盒,装得满满当当的,盒盖都撑开了半边,还有几只鼓囊囊的大口袋,看不清里头装的是什么,旁边是一担色彩鲜明的布匹,一担莲藕和金瓜,几只用粽绳捆起来的大青鱼在地上蹦来蹦去,刘婆子撸着袖子,正想办法把草鱼抓到水缸里去养起来。

别的也就算了,细布可是精贵东西,朝廷征税,布匹是其一,市坊交易,布匹可以直接当成货币使用,杭州府出的细绢,一丈就得半贯钱哩!

李绮节眼珠一转:高大姐最是个小气磕巴的人,中秋又不像过年,杨家怎么往李家送来这么丰盛的节礼?

周氏放下补了一半的蓝布直身,理理衣襟,淡淡道:“三娘,你进去看看昭节和九冬在做什么。“

李绮节嗯了一声,没有多问,出了后门,顺着甬道走出正院。

周氏走到后窗前,一直看到李绮节转过月洞门,才放下心。

转身走到门前,声音霎时一冷:“让他们进来说话,我倒要看看,杨家预备怎么向我们李家交代!“

因为葫芦巷和县里最热闹的东大街离得不远,人流繁华,巷头许多人家都搬到楼上居住,在楼下挂上布幡,开个正经铺子,经营些大小买卖。

这里茶坊、酒肆、彩帛、油酱、饭庄、面点香烛、腊味等店随处可见,铺子林立,应有尽有。

巷尾幽深僻静,巷子里遍植笔直茂盛的木樨桂树。有一种是月月都能开花的,现下正值初秋,油绿枝叶下已藏了千朵万朵桂花细蕊。花朵细密,虽然靠近了,也能嗅到一股子淡香,不过及不上十月才开的丹桂那般馥郁香浓。

李家院子里种的是一年一开的金桂。

入秋之后,一连七八天都是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桂花树矗立在烈日底下,叶子闪闪发亮,像抹了一层蜡油。

李家人在桂树下吃早饭。

早饭是一大锅清粥,桌上摆了几样小菜:一碟子凉拌孔明菜,一碟子切开的高邮腌蛋,一碟子米醋拌蒸茄,并一碟子风干咸鱼块。

进宝和宝珠一人抱着一只大海碗,蹲在桂花树下,一边淅淅沥沥喝清粥,一边啃胡麻饼,姐弟俩一天三餐都离不开面食。

风干咸鱼太咸,李绮节只吃了一口,就齁得嗓子发干。

孔明菜又脆又嫩,特别下饭,拌茄子微微发酸,口感润滑,倒是很对她的胃口。

李乙拿起一半腌蛋,挖出油滋滋的蛋黄,拨到李绮节的粥碗里,又拿起另一半,照样挖出蛋黄,拨到李子恒碗里,然后几口吃掉剩下的蛋白:“今天要去乡下贩货,大郎跟我出门。三娘留在家,进宝和宝珠留在家陪你,夜里我就回来,明天好腾出空预备中秋回乡下的行李包袱。”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一百一十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